2018下半年,长城与宝马在德国柏林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目标是联合生产面向未来的纯电动汽车(包括Mini国产等计划)。双方将投入17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前期投资金额达51亿元,各持光束汽车50%的股权。
但根据外媒报道,该项目正面临一系列的棘手问题。
德国记者透露,长城与宝马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谈判上已陷入僵局,派驻宝马工程师赴中国参与研发的长期计划也被取消。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内部人士甚至认为,合资项目 “极有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 ”。
一方面,合资双方在战略视角和文化价值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此次合作,宝马并不想偏离其坚守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而长城汽车却把成本效益放在首位,生产过程中也更愿意侧重较为低廉的汽车产品,这将带来超出预期的内耗。
光束汽车成立之时,双方为建设这家新公司设定了一定的预算,这笔费用已接近7亿欧元,但宝马方面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相关的投入产出比,以及这笔钱意味着收获更低的质量标准。
“为了达到宝马自己的标准,更大的投资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两家公司目前的分歧之一。” 德媒分析,考虑到宝马集团当下面临的财务压力,以及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巨大支出,与长城的合资项目其实非常危险。
另一方面,宝马正处于高层换血的关键时期。
刚过去的7月,宝马集团先是传出前CEO科鲁格(Harald Krüger)向监事会提出不愿再连任的消息,两周后齐普策(Mr. Oliver Zipse)就正式履新,成为该集团的最新掌门人。业内纷纷猜测,这位新上任的掌舵者,将带领宝马走向何方?
被外界重点关注的是齐普策在电动化领域的方向与策略。毕竟,科鲁格的时代太过于保守,摇摆不定的战略路线,硬生生拖累了宝马集团本已一骑绝尘的电动化进度,又在产品研发、前瞻布局、平台建设纷纷滞后的当下,遭遇了自动驾驶落伍于对手、新技术突破乏力等难题。
正因为此,管理层的变动不仅给电气化发展路线带来太多的变数,也给长城汽车的纯电动合资项目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远在中国的光束汽车,在齐普策的时代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百年宝马的电动化转型大戏,长城汽车的戏份又有多少?外界不得而知。
据外媒透露,在慕尼黑,参与宝马于长城合资项目的工作人员流传着一种说法,很多人视此次合作为 “失望的期望”,并抱怨称 “合作过程里每一天、每个月的延误,都是有问题的。” 这对于襁褓中的Mini国产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而在上个月,宝马管理委员会通过内部沟通,已批准了旗下概念车 Mini Rocketman 的下一步电动化量产进程,该计划在宝马与长城成立的合资公司进行生产。这也意味着,长城-宝马合作的首款新车极有可能就是Mini Rocketman。
但从当下的各种迹象看,宝马与长城之间的谈判细节已然胶着已久,国产Mini未来的命运如何,现在尚未可知。
文/张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