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河(第一排左六)回泉,与昔日的学生在开元寺麒麟墙前合影
作为时代特色,当时的学生必须参加业余劳动,比如养猪、下乡拉废铁,再把劳作所得或售卖废铁的钱上交。余新河把学生业余劳动所得的资金捐给寺庙,还特地定制了一批小铜钟捐给开元寺。
“业余劳动筹的钱款不多,老师自己出了一大笔钱,用来买铜钟。”蔡其呈回忆,这批铜钟直径大约20厘米,虽然不大,但为了把铜钟挂上塔,余新河和开元寺费了不少劲,“搭了两个竹梯,小心翼翼地把小铜钟挂上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磕不碰到塔身”。
如今,站在双塔下抬头仰望,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沃金铜葫芦,映日闪闪发光。八条铁链从塔刹上盘斜系于八个角脊,每个角脊下还悬挂小铜钟,东塔和西塔各有四十个。虽然历经风雨洗礼,但小铜钟古朴依然,与石塔相映成趣。
历史上,不少人曾捐资修葺开元寺。早在明代,晋江大慈善家、富商李五就曾捐资东西塔修缮;民国时期也有不少华侨捐资捐物,保护古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