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08-29点击:

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

——庄浪县探索小规模办学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路

  本报记者 王朝霞

  初秋的庄浪,流青溢翠。不论是偏远村庄,还是繁闹城镇,最崭新靓丽、朝气蓬勃的是学校,绿树掩映着红瓦白墙的校舍,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琅琅书声传出教室。特别是在偏远的小规模“麻雀学校”,农村娃大胆自信地说英语,虎虎生威地打篮球、乒乓球,演奏出优美的葫芦丝、古筝、口琴,一点也不比城里孩子逊色;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就能同步收看城镇“庄浪名师”讲授课程,或全省全国重点名校名师的授课。

  作为国扶贫困县的庄浪,竭力突破农村教学点多、经费少、师资缺的教育瓶颈,坚持办好农民家门口的每所学校,积极探索创新“联校走教”“生本教育”“特色课程”等小规模办学模式,把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辐射到“麻雀学校”,使一些濒临撤并的薄弱学校学生出现“回流”,减轻了城镇学校大班额压力,走出了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联校走教 破解乡村师资短缺难题

  杨河乡马阳洼村偏远落后,为摆脱贫困,许多家长进城打工,孩子跟随进城上学,村小学学生日渐减少,曾经40多人的班级降到不足20人的“袖珍班”。走进村庄,几位老人在树下乘凉,显得萧条和沉寂。

  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孩子投亲进城就读,或由奶奶爷爷在县城租房“陪读”,农村学校学生急剧减少,造成大批“麻雀学校”。农村教师锐减、教学质量下降,音体美甚至英语等课程不能开设。这与大城市名校多、名师云集、资金雄厚相比,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

  庄浪县本着“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教育公平理念,探索联校走教、联片教研、联盟办学等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关注每一个、适合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培养目标。

  走进马阳洼村小学,校园里回荡着吹拉弹奏的音乐声,打破了村庄的寂静,增添了几分灵动。教室里学生有的打节拍、有的唱谱子,有的吹、拉不同的乐器,要不是教师在场辅导,“小音乐家”们张扬的个性和胸有成竹的“乱弹琴”真还难以把控。这位音乐教师是年逾花甲的杨景祎,他很投入地给学生上课。“我们以前从没有音乐老师,杨老师来了,给我教会认谱子,我还会吹葫芦丝。”六年级学生马亚楠说。

  有着42年教龄的杨景祎,热爱音乐、热爱教育,两年前他被杨河乡教委任命为“联校走教”的音乐教师后,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杨河乡的马阳洼、马寺、大庄等5所乡村小学,已累计有500多名学生学会识谱,会演奏葫芦丝、口琴、竖笛。目前全县有近300名教师奔走乡间,为农村娃带来了欢乐的童年,填补了乡村小学音体美及英语教学的空白。

  庄浪县整合教师资源,采取音体美学科走教制、特长教师转岗培训制、偏远地区交流任教、县乡骨干教师支教制,基本保证了乡村学校开齐开全课程。

  同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对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教师每人每月120元、240元的生活补助,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或2年以上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特色办学 催生多元高效教学模式

  在水洛中川小学,教室里的座位由传统的整齐统一“秧田型”,变成“马蹄型”“品字型”“U字型”等,看上去有些乱,学生们三五个为一组,正在积极讨论,而后轮流上台,讲得眉飞色舞、有板有眼,教师只在一旁当“客串”引导角色。

  “以前都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气氛死板,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梁旺霞告诉记者:“自从践行生本教育理念以来,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我是2013年去广州学习生本教育的,回来在课堂实践,孩子们的变化令我惊叹。如我设计六年级《圆的面积》,给孩子们的前置作业是看谁把圆拼成哪些图形、并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课本上只把圆分成16份拼成长方形推导出公式,而孩子们竟然拼出了近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扇形!并分别推导出公式。”

  学生十分喜欢生本课堂,“以前我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现在生本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可以任意表达意见,我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从后进生提到班上前几名。”学生李辉说。

  生本教育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是郭思乐教授主持的教育体系研究,以学生为主人,以生命为本。这项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地庄浪后,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

  庄浪县努力突破狭窄的教育“围城”,让教育教学的触须向生活延伸,引进推广生本教育的同时,挖掘提倡本土优势校本教育资源,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特色教育。万泉镇田坪小学的实验园里,学生们种植了一畦畦蔬菜、西瓜,还养了鸡和鹅,教师们引导学生写种养日记、做植物标本、写研究小论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化乡中学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资源,开设了编扎(草编、竹编)、纸工(刻红钱、窗花)、雕塑(蔬菜雕刻、泥雕)等特色校本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到民间艺术美……

  特色办学异彩纷呈,催生了多元化高效教学模式,带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从区域到全县,从浅层次模式仿效尝试到有成功案例示范校不断涌现,南湖中学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教学模式,水洛中学的“互助共赢、捆绑评介”教学模式,庄浪三小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等,颇受好评。全县共收集整理、编印了53个教委、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市、全省产生广泛影响,周边县区多次组织教师前来观摩学习。

  强化软硬件 推进教育高位优质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庄浪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5年全县累计投资5.6亿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169个,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投资6900多万元,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110个、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420个、配备电子白板1762套。为272所中小学添置配备了实验、图书、科学、数学、音体美教学仪器设备,为教育高位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硬件配齐配全了,但在农村学生人数减少、学校办学规模缩小的情况下,综合性“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庄浪县各教委着力改变“麻雀学校”人气低迷、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打造“魅力教室”,创造性地开发卫生角、生活角、阅读角等多功能角区。有的学校在角区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名师课堂”同步课堂,将优质课堂资源带到农村小学;有的角区教师与学生一起面授、面批、面改,读书、下棋、游戏,教室角区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舒适的教室既是学习的地方,又有家的感觉,让人很喜欢来学校。”韩店镇王崖小学学生郭倩倩说。

  小而美、小而优的农村学校,办学吸引力在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避免了农村学校“空壳化”,在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外出返乡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又转回来,放心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减少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减少了陪护成本,解放了青壮劳动力,助推了精准扶贫,受到了农民和孩子的欢迎。

  今年5月14日,庄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督导评估,通过12项核心指标、28项普通指标检查,目前有25所中学和148所小学均达到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综合达标率为100%;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9和0.21,符合国家≤0.65和≤0.55的要求;公众满意度为95%。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