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代表们走进四川田间地头——
10月21日至22日,都江堰。薄雾夹着细雨轻笼农田,大巴车载着远方客人,往来穿梭于田间地头。
两天时间里,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及各省(市、区)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两个创建”市县的360余名代表,深入小城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线,走田坎、进大棚、看阵地、访农民,零距离观摩四川如何打响“田间安全保卫战”。“四川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片绿色农田让人放心!”扑入眼帘的四川尝试和突破,引来代表们好评如潮,更激发他们的真知灼见。
严格生产+智慧监管
四川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一张都江堰地图,被分为14个属地网格、112个基础小网格,198名县、乡级监管员和112名村级协管员下沉一线“蹲守”网格。点开指挥平台,随机点击地图上“小人”,跳出监管员信息框,编指令发送,监管员立即行动,信息及时反馈到平台……
这套具有四川特色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吸引了湖南省食安办主任、食药监局局长肖策群,“以网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责,监管有主体、管理有痕迹。”
福润肉类加工公司的大屏幕则成了“T台”。屏幕上,一头生猪,从出生到屠宰或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全程实时在线监管,来源可溯、品质可控、去向可查。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强边扫码体验“成都智慧动监”奥妙,边激动地跟同事商议,“回去就临时划笔资金,先搞几个试点。”
称样、加酶、加底物、检测、打印农残结果,天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检测员周齐飞当场给金陵社区蔬菜大户杨霞的小白菜开出“通行证”。“在乡镇专门挂起质量安全机构牌,这农田让人放心。”“600平方米服务站,配了7名工作人员,四川大手笔!”代表们按捺不住叫好。
种植大户明洪友加入都江堰蔬菜质量安全联盟后,联盟实行统一采购投入品、统一品牌销售等七统一,蔬菜价格比自己单卖每公斤高出1元-2元,但如果两次抽检不合格,他就要被“请出”联盟,这让他自觉用起有机肥和生物防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程金根最推崇这个机制。
“四川从整体推进、体系建设、生产性服务到全程监管、现代技术应用等各方面探索都很有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程金根说。
好经验覆盖大农业
更多发挥市场倒逼作用
在天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许燕辉注意到一个数据——一年检测1400多个蔬菜、水果样品。“我们内蒙古一个乡镇有的要检测3000个样品,这块的财政支持力度必须加大,严管才能不断筑牢安全防线。”他建议。
参观中,张强还离开队伍,到蔬菜基地投入品室细细查看,“投入品是关键和难点,让作物‘吃’得更安全,这块还得动脑筋、下功夫。”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认为,生猪是借助“互联网+”探索智慧监管的突破口,不仅成都,在生猪大县都要探索,还要向大畜牧业、大农业延展,把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出去。
“餐桌倒逼农田,消费者用脚投票对生产者最 ‘致命’。”肖策群认为,规模化、标准化是解决质量安全的关键,都江堰的质量联盟就是集散户成规模化,这个联盟还可以再延展,可以借鉴食品药品领域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开展标准推荐或制定,组织会员培训等。
程金根表示,开展采摘节等农事体验活动,探索农场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等方式,都可以不断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用理性消费反馈参与到生产安全中来。
海南省食安办主任、食药监局局长张鸣也有妙招。他掏出手机,打开一个叫“食安查”的APP,海南对预包装食品近年来的检测结果,合格的和不合格的,一览无余。“农业也可以借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检测都要查得到,这样生产者就有压力,有问题消费者就不买账。”(记者 李淼 王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