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夔中羽说,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舆工作中,很可能按当时皇帝忽必烈的意愿,为体现上都——大都的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大都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因而将北京中轴线偏离而指向上都,是忽必烈有意为之。将两都的风水和王气连为一脉,中轴线成为两都线。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 陈溥 ,原题为:《 北京城为何非正南正北? 》
元朝规划的北京城(元大都)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十几分,延长线直指元上都。
为测量地球而假设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与赤道垂直的线叫子午线,是正南正北指向,也叫经线。北京城市中轴线是否是正南正北的子午线呢?
上世纪50年代,地安门桥下曾出土石鼠。在正阳门瓮城内,也有传说在午门下面或在天桥下面出土石马,子为鼠,午为马,标明古人认为北京中轴线就是通过北京的子午线。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政府曾将北京中轴线确定为天文和地理意义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地球经线。可惜当时没有知识产权概念,没有申报国际认定,没有被国际社会采用。直至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几百年过去了,直到近年却有了惊人的发现。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员夔中羽一直从事空中遥感及地图测绘工作。2004年他要拍摄北京的全景鸟瞰图。他先找来了北京航空影像图,面对高清晰的图像,他猛然发现北京的中轴线不是正南正北的。这让他极为困惑,又找了北京卫星影像图,发现北京中轴线是偏离子午线的。他又查看了各种版本的北京地图仍证实了这一点。在多年科研工作中养成了严谨作风的夔中羽特意找到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负责人。那位负责人告诉夔中羽,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规划部门在测量中就发现了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事实。由于偏离得不太多,一般市民根本感觉不出来,这个事儿也没有对外发布。
后来夔中羽与测绘人员共同对北京中轴线进行实地测绘。他们选择了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地安门与钟楼三个点,经过精确地测量和计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逆时针2度十几分。根据这一计算,从起点永定门到终点钟楼,已偏离300米。
夔中羽特意在永定门城楼下向北的甬路上,做了一次“立竿见影”的试验。他们在甬路中央设立了一根2米长的杆子。由杆子的下面,顺甬路中心线向北,粘上一条长6米的黑胶带,代表中轴线指向。当太阳经过永定门上中天时,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门子午线。而太阳经过上中天的时间,是在电台播出“北京时间中午12点”的时号上,加上当地时差和当日时差修正后得到的。结果是,子午线影子与中轴线黑胶带之间确实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也是2度十几分!
这一发现使学术界十分震惊。难道元、明、清三代33位皇帝的宝座都座歪了吗?中轴线为什么偏离了子午线?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时议论纷纷,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