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媒体的争论从未停歇,而且自媒体也是最近投资的热点之一。但是,当我联想起最近的毒跑道事件时,当我联想到诸多的访谈都以充满文学气息的环境描写开头的时候,而当我又想起了今年以报道东南亚海鲜工厂而获得普利策奖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巨大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新闻都是在事发后才引起重视?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几乎所有人都关注的热点事件,我认为这绝非偶然。于是,经过对自媒体的分析,我得出结论:自媒体获得不了普利策奖,或取得类似的成就。
科技的发展使信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同时渠道的多元化使信息的传递去中心化,使得人人都能够成为信息源。现在,各门户网站及今日头条等都推出了自媒体平台。但是,我们发现,不同媒体上的信息同质化严重,并且造成了信息的重复冗余,而我们并没有得到太多新的东西,因此,去中心化的任务并未完成。
当我们提到自媒体的时候,往往和新媒体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我们通过解释二者的区别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信息源和渠道
自媒体和新媒体是从不同角度对媒体进行定义的,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自媒体是就信息源来讲的,而新媒体是就传播渠道来讲的。
传统媒体包括报社、广播、电视、杂志等,在互联网以前,几乎所有信息都从这几个渠道发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门户网站、微博等,这个时候,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仅限于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渠道的媒体就是新媒体。当然,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信息,比如报社的微信、微博等。
在某种程度上,新媒体打破了原有的新闻审核制度,首先在娱乐、财经和体育等领域兴起。新的渠道给了每个人发表言论的机会,特别是随着微博的火热,大家发现,在案发现场的人能够比报社和新闻网站更早发布第一手资料,这种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的信息传递形式,就是自媒体。自媒体摆脱了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带来了去中心化。但事实上,去中心化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之前,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就说过: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就是去中心化的思想,而波普艺术正是把艺术从只有艺术家才能企及的阳春白雪变成人人都能为之的下里巴人。
最初的自媒体是大众的自发行为,主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身临现场等)发布信息,继而取得大众的关注。随之,自媒体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加之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广告分成等),于是产生了一批专业的自媒体群体。资本的推动又使自媒体成为了焦点。
二、自媒体的内容分类
自媒体是按照信息源对媒体进行分类的,按照信息源,媒体可以分为:传统机构媒体、新型机构媒体和自媒体。
传统机构媒体:报社、杂志、广播等都是传统机构媒体。它们掌握传统渠道,并逐渐向新渠道过渡,有着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和编辑等工作人员,拥有新闻采编权,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
新型机构媒体:新闻门户网站以及垂直新媒体都属于新型机构媒体,这类媒体拥有专职的记者和编辑人员,但是没有经过授权的新闻采编权,很难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因此,新型机构媒体最先活跃于娱乐、体育、商业等领域,以现场报道、访谈和互联网上的信息作为媒体来源,最早的时候,门户网站新闻来源于传统媒体。另外,新型机构媒体的信息还来源于自媒体,包括非专职的大众化自媒体(现场群众、行业人士爆料等)和专业自媒体(侧重于分析、评论等)。
自媒体:与前两者相比,自媒体并不掌握渠道,而必须要依靠渠道(一般是新型机构媒体)。自媒体包括大众形式的非专业自媒体和专业自媒体。从事自媒体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组成的组织。我们把非个人的组织依旧视为自媒体,只要他们并不掌握渠道。
专业自媒体也有全职和兼职之分,比如,非媒体行业的个人、公司和政府机构等把新媒体平台作为宣传渠道之一。专业类的垂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也会在自媒体平台上拥有账号,但他们已经不再是自媒体。
在内容上,自媒体分为以下几种:新闻、知识和对新闻的评论及分析。大众化的自媒体主要是基于信息优势的新闻,即当事人在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报道。而对于专业自媒体而言,想要获取持续不断的第一手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部分组织型的自媒体或许可以优先获取行业的爆料消息,但仅靠行业爆料消息也难以维持运营,因此,在内容上,自媒体主要以知识和评论分析为主。
自媒体的内容:
以知识为主的自媒体集中于特定领域,比如历史、人文、科技等,一般来讲,组织性的自媒体才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有些领域的知识是没有时效的,比如历史,而有些领域对时效有要求,比如科技领域,测评类内容也都属于知识的范畴,同时测评也有评论的属性。
以对时事新闻的分析和评论的自媒体居多,不少个人自媒体都属于此类。这类自媒体不掌握信息的第一手来源,往往综合各种渠道上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自媒体的盈利:
在盈利上,大众化的自媒体不追求盈利,并且发布信息的人都是一次性的自媒体人。而兼职型的自媒体往往把自媒体作为一种渠道,用于公司和个人其他业务的宣传。只有组织性的自媒体和部分个人自媒体有直接获取收益的需求。自媒体的收益来源于知识、广告和增值服务。
所谓的知识,是指自媒体完全依靠创作内容获利,即媒体平台直接向自媒体付费,如稿费或约稿等。对于有影响力的行业人士,直接付费的概率较大。但是,目前自媒体平台往往很少直接付费。
对于媒体平台来讲,主要的收益来源于广告,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推出了广告分层计划,鼓励自媒体创作优质内容,如微信、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的收入来源于自身对渠道的掌握,在互联网领域,渠道就是流量,因此自媒体也只有获取较高的流量,才能获得广告收益。高流量需要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相比有组织的自媒体,个人自媒体很难做到,如罗辑思维、papi酱等,都是有组织的自媒体。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人士在获取流量上也有较大优势。并且,在内容上,要想获取较多的流量,迎合读者比内容的深度更重要,这就决定了太过专业的观点较难得到大众的认可。
由流量带来的增值服务也是自媒体重要的的收益来源之一,这与广告收益类似,一种是推广,以软文、公关为主。这些是变相的广告收入,不过是向第三方收取;另一种是电商、会员费、咨询等其他增值服务。某一行业内较为专业的自媒体往往以获取增值服务为主,因为专业的深度内容很难获取较大的流量,而仅是在业内获取一定的影响力(这是特定圈子里的流量,流量小而价值高)。
自媒体的性质:机构媒体工作的外包或众包
如果我们选择对标的话,门户网站对标的是报社,而垂直类的新媒体机构对标的是杂志。对于机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型机构媒体),自媒体相当于是将部分工作外包或众包,即将由内部记者、编辑和观点人士的工作由机构外部的人来完成。大众化的自媒体是众包形式,基本不需要支付费用就能较早获取新闻材料;专业型的自媒体也帮助机构媒体完成了部分信息采集和内容编辑工作;以往需要单独约稿的行业人士也已经有了自媒体账号。
对于上述的后两情况,机构媒体会以广告费分成的形式支付一定的费用,而对于从事专业自媒体的人士来讲,他们实际上是一群自由职业者(就从事自媒体的工作部分来讲)。但对于有组织的自媒体可能是以公司形式运营的,这时他们就不是自由职业了。
引入自媒体给机构媒体带来的是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同时,机构媒体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自媒体平台中,由于加入者众,很多慕名而来的人都将成为炮灰,这进一步降低了机构媒体的成本。媒体平台的流量也是有限的,长期看来,能够留下来的肯定是能够持续不断提供内容的自媒体。但是,大量引入自媒体给自媒体平台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即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的内容,即不会使平台质量降低,也不会让高质量创作者离开。
三、自媒体的弊端和传统媒体的机会
四大门户网站和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型媒体都推出了自媒体平台,引发了业内的热议,另外,自媒体也引起了风险投资的关注。但是,自媒体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以下是部分总结:
1、信息太多,甚至大量重复,整体质量不高。现在各自媒体平台纷纷鼓励创作,但是这同时也造成了信息量的大爆炸,因此自媒体平台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这是技术上的挑战。一方面,平台信息的过渡泛滥会使用户流失,另一方面,筛选方法不当也会使优质的自媒体丧失信心,从而离开。自媒体平台前期倾向于邀请已经有较大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士助威,但是当更多的人加入之后,平台的任务应该是筛选出潜在的优质创作者。如果不能做到,那么平台不过是利用自媒体的噱头拉拢现有的知名自媒体,如此一来,难逃马太效应的影响,这与传统媒体并无差异。
2、自媒体会导致事件后的集体炒作,起到放大效应,使中心化趋势更加明显。由于第一手信息较少,且并不具备深入实地调查事件的能力,自媒体往往会导致事件发生后的集体炒作。平台的流量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流量,自媒体往往跟风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这种行为虽然是自发的,但是导致对大众造成了较强的舆论导向。因此,自媒体并没有实现去中心化,追求热点反而使中心化愈加严重,更多的信息被大众忽视。自媒体的繁荣程度和热点的集中程度成正比,每一个热点之后,各个平台都会有铺天盖地的分析、评论,甚至热点呈现出周期性。自媒体的这种弊端是由自媒体的属性决定的,即自媒体往往是在办公室内完成工作,而不能去现场采集信息、调研事件。
3、传统媒体被新媒体(自媒体为新媒体贡献内容)误导。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拥有采编权,拥有专业的团队,能对事件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但是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了传统媒体的浮躁和跟风。对热点的追求和炒作迎合了大众快餐消费心理,使新媒体得到关注并快速发展,甚至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冲击,导致传统媒体开始效仿新媒体的做法。失去渠道优势带来的焦虑使传统媒体否认了自身优势,也开始迎合大众口味。同时,为了获取流量,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也往往追求爆料、猎奇内容,很难再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产生。
4、新型机构媒体(门户网站等)专业性的欠缺。虽然不具备采编权,现在新型媒体机构也都有自己的记者团队,但是在专业性上明显不足,体现在客观性和深度上。新媒体的记者或访谈人员未经过专业的训练,或者出身于娱乐、财经等领域,在对待其他新闻事件上,未能体现出专业素养,缺乏专业性。比如,在对受害者家属的访谈中,报道往往以煽情的天气描写开始,因此从一开始报道的立场就决定了,难言客观。缺乏采编权的新媒体的实体调查一般以访谈为主,对于需要多方取证、跟踪调查的事件力不从心,因此在报道的深度上也显得吃力。
传统媒体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渠道上已经丧失了垄断地位,甚至处于弱势地位,这产生了一些悲观情绪,很多传统媒体人开始另谋出路。但实际上,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媒体依旧有着新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专业素养和对事件深入调查的能力。
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借助新的互联网渠道。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能够进行深度报道和跟踪调查的机会,努力产生出高质量的内容,特别是在采编权没有放开之前。目前已经有传统媒体开始行动,比如澎湃和界面,其内容受到各新媒体平台的欢迎。
由于自媒体的局限性,自媒体将主要在知识和观点的生产上有所作为,因此自媒体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虽然目前看来传统媒体也无法获得普利策奖,但是有获得的希望,这就是传统媒体暂时保有的优势。
四、自媒体值得投资吗——IP都不值得投资
自媒体本质上是内容生产者,因此和当下流行的IP(内容的意思,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类似,可以说自媒体也是内容的一种。在内容创业流行的现在,我们认为,IP并没有风投的价值。
风险投资关注项目的成长性,投资的是商业模式,因此风险投资往往集中于新兴产业。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领域,市场处于一片空白,存在着产生行业巨头的机会。并且商业模式一旦形成,将突破创始人及经营者个人能力的限制,甚至创始团队的离开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风投投资付出的是资本,投资的是机会,资本能够让创业者抓住机会,付诸实践。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投入的是资本,创业者投入的是想法(商业模式雏形)和经营能力,资本能够将商业模式催生成能够持续盈利(或潜在盈利)的企业。在这里资本起着放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内容创业,却并不如此。
对于自媒体等内容创业,如果不能转化为商业模式,就不值得投资。因为,内容创业的本质是要产生优质的内容,但是内容无法离开内容产生者,资本的介入也不会对内容的价值带来太大的提升。如果投资已经成名的内容,资本也无法使内容的价值进一步扩大或者产生更多的优质内容,只能在营销上提高内容的关注度。在这种情况之下,资本的回报是有限的。因为,内容产生的价值归根结底是由于内容本身,是内容产生者持续不断创作的结果,内容产生者本身才是价值所在。这个时候,内容产生者会获取收益中的最大块,如果分配不均,将会造成决裂。
那么尚未知名的内容有没有投资的价值呢?是否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取决于内容生产者,资本能够在营销和炒作上有所作为。但是,即使资本的推动提高了内容的关注度,但内容的欢迎程度还是受内容本身决定,比如papi酱,得到极大的关注之后又回归平常,要想获得超出自身应有的关注,需要资本的持续推动,如此更像是公司炒作行为,类似明星的包装炒作一样,并非资本所应为。所以,投资内容是经纪公司的事情,而不是风险投资所为。
内容并不值得投资本质上是因为,从生产要素上讲,资本并没有给内容带来较大的升值空间,内容不需要资本,也无法回报资本。内容的生产类似知识的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有助于获得好成绩,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个人努力更重要。更主要的是,获得的结果也理应归功于个人努力。风险投资应该投资于不依赖个人能力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个人。
当自媒体及其他IP转化成商业模式时才值得投资。比如,自媒体平台就是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当然是可以投资的。而如果一种IP有能够延伸出增值服务的空间,并且这种增值服务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不依赖于自媒体本身,那么也是值得投资的。如果IP能够延伸出增值服务,但是依旧离不开内容本身,虽然潜在价值较大,但是周期长、风险大,那么也不值得投资,比如迪斯尼。也就是说,当内容依旧是处在围绕内容的经营而不是商业模式的经营时,就不值得投资。
本文由作者末华(致力于研究互联网及传统行业转型,创业者,微信公众号mohuazl)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独家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