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的洪涝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安全生产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就城市发展而言,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世界难题。现代城市高度依赖技术设施,水、电、气、交通、通信等网络,造就了现代生活的方式,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问题的多元性和多发性,城市公共安全显得更加脆弱。面对新的形势和各种挑战,做好城市公共安全工作需要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安全不能只是写在纸面上,喊在口头上,更要装在脑子里,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我们党追求目标的第一位。只有让管理者知道怎么做,让市民知道怎么防范,让社会每一个成员知道怎么参与及监督,才能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过去我们说“生产安全”,而如今则叫“安全生产”。这样的转变意味着安全不是保障而是前提,没有安全一切都等于零。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我们要从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层面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能力与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大安全的前提下,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
制度建设创新,建立一套可操作、易推广、能复制的规则
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开始关注公共安全相关领域的立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各省市也相应制定了实施细则,但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中仍存在很多空白。比如,缺少一部《城市公共安全法》,这是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重大基础性缺失,失去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很多事情就带有了人为的随意性,一些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重大威胁的行为也得不到严格约束。
我们现在城市的人口量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55%。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后这一比例有可能达到70%。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在一个常态化的状况,务必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法规体系的建设,应急管理的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客观地说,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并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尤其对城市大人流集聚安全风险缺乏理性专业的认知。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经验也有教训,理应在城市大人流风险管理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创设出具体管用的对策和可行的规则。
公众教育创新,着力提升公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安全防范重在教育。提高全民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普及自救互救常识,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我们国家民众对公共安全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安全防范意识极其薄弱,同时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技能,当面对危险时,难以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开展普及教育,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首先从学校教育做起,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防地震安全教育,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三要接受30余次防灾训练,公众的安全教育正是日本国民在地震等灾害中表现出色的重要原因。
其次,应严格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在实战演练中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同时,还必须更广泛地开展各类生动、有效的教育宣传活动,健全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安全素养与防范能力。
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良好合作与互动,是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最有效的状态。应该说,公众的城市公共安全意识高低和参与的程度是这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参照系数。据有关统计,公民素质高的发达国家,公共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率要比发展中国家低得多。因此,公民需要不断提升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公共安全管理作出努力。只有公众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使用,政府才能将城市公共安全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信息共享创新,以大数据提升危机预警管理水平
公共危机有多个发展阶段,其性质和量级虽然主要体现在集中爆发期,但大多取决于孕育潜伏期,利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预测和流程整合功能,对危机全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可有效解决“重治轻防”问题,增强前期预警能力,有效控制危机扩散,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合理预测,并及时更新数据,对决策进行实施评估、修正和补充;建立预警系统、评估系统、问题处理和问责系统,完善全流程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动态管理的优势和效能。
与城市公共安全相关的各个部门必须打破部门资源界限,利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实现应急管理的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大、互动性强等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改变着社会治理形态。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除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以外,更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及时获取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有效地整合信息、分析信息,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并将其纳入“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中统筹实施。
当前,我国正处在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多发期,维护公共安全任务重要而艰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始终关注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更加主动地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和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