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9-01-12点击:

美国展开新一轮全球多边谈判

201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际篇)

2018年,特朗普政府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掀起了新一轮的“退群”狂潮。今年,美国先后退出或宣布将要退出《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和《中导条约》等国际条约或国际组织。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雷泽纳(Daniel Drezner)认为,特朗普将撤出国际协议作为一种谈判策略,但这是一种十分糟糕的战略,是一种边际回报递减的策略。

此外,今年以来,美国与欧洲、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贸易摩擦,以国家安全为由挥舞关税大棒,引起美国贸易伙伴的严重不满。美国政治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发表文章称,“……美国给世界政治注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美国优先’主义的政治,所走向的只能是‘美国独行’的世界。”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席森卓·乔希评论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引领世界。在“以结果为导向”的所谓“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不断从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中抽身,逃避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幻想只享利益、不担责任的外交霸权主义行径,换来的只能是对美国形象的巨大透支。(熊一舟)

07

展望人工智能冲击下未来就业前景

201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际篇)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在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替代的隐忧。今年,国际机构纷纷发布报告,对人工智能冲击人类未来就业的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经济学人》智库合作发布了《发展4.0:亚太地区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人类工人很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被机器所替代,从而加剧不平等并加重贫困状况。一些中低端的工作是最易被取代的对象,而这些工作正是某些国家社会流动的引擎。报告举例说,人工智能将影响到为印度创造了4500万个就业机会的纺织业。10月19日,世界银行集团正式发布《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报告主题为“工作性质的变革”。报告指出,市场对技术可以取代的较低技能的劳动力需求量正在降低,而对高级认知技能、社会行为技能及与更高适应能力相关的技能组合的劳动力需求量在持续增加。在工作性质发生变革的过程中,个体、企业和政府最有意义的投资应当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为应对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工作性质的变革,国家必须大力促进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同时更加有效地利用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熊长论)

08

“脸书”数据泄露拉响数据安全警报

201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际篇)

当地时间3月17日,据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观察者报》联合曝光,“脸书”上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泄露,用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从而影响大选结果。此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引发人们对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广泛担忧。受此影响,“脸书”股价出现了五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两日市值蒸发500亿美元。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蕴藏的大量价值推动着对数据信息获取途径的挖掘,而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却是越发频繁的信息泄露事件。为解决这一问题,5月25日,欧盟正式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 GDPR)。该法案针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强调数据隐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企业有责任部署数据隐私策略积极确保数据安全,并需在设计之初考虑数据隐私的问题。爱尔兰数据保护专员海伦·迪克森(Helen Dixon)认为,该法案开创了互联网历史的新篇章,为其他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蓝图,同时寻求平衡个人数据保护的权利与个人的其他权利,以及平衡个人数据保护的权利与企业和政府的合法利益。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熊长论)

09

新科技引发伦理危机大讨论

201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际篇)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世人带来了巨大福祉,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麻烦和威胁。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导致假新闻泛滥,使人们对真相的辨别力越来越弱。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现在任何人都能轻易地制作足以乱真的假视频。今年出现的假视频假音频事件,使得“眼见为实”已经不再放诸四海而皆准。有学者认为,被技术改变的视频最终会破坏人们对于共同现实理念的认同,从而再次将社会个体引向茫然无措的原子化状态。而大数据在跟踪个人数据的同时,往往也将个人的“自由”编码,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会不会使人类失去自由,失去自我,成为智能化时代另一个令人焦虑的话题。此外,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双生婴儿的出生也引起了全球关注和强烈反响。基因编辑将改善公共卫生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对抗医学顽疾,还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生物灾难,冲破伦理禁忌造成社会混乱?面对不可抗的未来领域,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应该如何监管?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艾米·古特曼(Amy Gutmann)和教授乔纳森·莫雷诺(Jonuthan Moreno)联合撰文指出,失控的基因驱动可能会彻底改变甚至威胁一个物种,而编辑人类基因组则会给个人和整个社会带来风险。为了防止出现伦理危机,科学和生物伦理团体必须牵头设计标准和程序,推动科研人员自律。政府机构也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既要使有前途的研究能够继续进行,又要确保研究的安全性。(熊一舟)

10

金融危机10周年全球大反思

201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际篇)

2008年9月15日,美国知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演化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大危机爆发。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之强和连锁反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面对危机造成的新图景,各国学者纷纷对危机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重新审视。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政治模式和国际关系的冲击极其巨大。危机使每个美国人的终生收入平均损失7万美元,大多数受冲击的国家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而为抵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不当措施,又给之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和障碍,至今仍有不少国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受此影响,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特别是全球需求的萎缩和增长低迷导致全球存量市场资源进一步收缩,在经过长期由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推动的经济增长之后,各国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越来越多地寻求保护本土产业。近年来出现的包括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分离主义在内的“逆全球化”甚至是“去全球化”现象,不仅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合作,也导致全球贸易增长遇阻。在政治上,在经历了10年收入停滞不前和财政紧缩之后,相当一部分在经济上受危机影响严重的民众支持针对精英阶层的民粹主义,导致了民粹主义的政策影响力在欧美等地出现井喷之势。(熊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