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07-12点击:

没错,标题是褚健,不是褚时健,尽管两人有点相似,和王石一样,很多人都为他们抱不平。

最近,有评论将王石的命运和一位在看守所关了3年的中国科学家联系起来,这位科学家是浙江大学原副校长、中控科技创始人褚健。

他和王石正好相反,王石在1988年万科改制时放弃了股权,今天面临股权之争,而褚健在2003年获得了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中控的股权,今天被提起公诉。有人感叹,这股权真是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孙武:比起王石,褚健的命运更值得关心

孙武:比起王石 褚健的命运更值得关心

王石(左)、褚健(右)

先不说王石当初不拿不该拿的根本谈不上“放弃”,真正能属于他的股份本来就很小。后来的混合制设计,他既享受国企的好处,又有私企的自由,却无视股东利益,今天被算账,有什么不对的吗?

未决的悬案

褚健案则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放在历史中看,将来依然有意义的案件。褚健案案情复杂,涉及面广,难有定论。先来交代一下案情经过:

2012年,有匿名信举报褚健论文抄袭、当校长期间贪污数亿、向国外转移资产、乱搞男女关系等罪名。中央巡视组开始对高校进行巡视,浙江大学恰好被选为巡视单位,褚健被调查。

2013年1月,第二轮调查启动,国家审计署上海特派办对褚健在浙江大学的科研项目和中控集团进行审计。2013年3月,全国数百个高校领导、院士以及浙江省厅局级以上的领导,收到更大规模举报信。

2013年10月褚健被拘捕。当时他已经进入院士候选,正在等待第二轮答辩。

2014年4月,王成、钟山、苏君红和周立伟四位工程院院士联名给国家安全委员会上书,为褚健陈情。

2014年8月,浙江省检察院反贪局完成侦查后制作了起诉意见书,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主要罪责集中在2003年校企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问题。

2015年2月,检察院对褚健提起公诉,检方认为褚健方受让的股权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存在贪污以及行贿行为。从侦查机关调查的情况看,褚健在担任浙大副校长8年的时间里,未涉贪腐问题,转移资产纯属子虚乌有,褚健个人生活也没有问题。举报信和起诉书差别巨大。

今年6月16日,法院通知,褚健案再次延长审限三个月。该案已经被延期五次,至今尚未开庭。

有人说,褚健案敏感,今天是褚健,明天会是谁,没出事的人怕不怕?当然,这不是同情褚健的理由,别人没有被追究,不等于不能追究褚健,但也决不能造成冤假错案。

那么,褚健到底有没有侵吞国有资产?由于采用收益鉴定法(用该股权交易未来若干年的预期收益,而得出当年的股权价值),得出褚健当年收购价格过低,褚健的律师给出一个比喻:“把一个蛋孵成了鸡,让鸡生蛋,继而养成了鸡场。现在,有人找你算账说那只蛋卖便宜了。”长期研究企业发展史的吴晓波则说:“官方从来都没有公布过非违规法则,但企业的发展需要产权的清晰,谁都在违规,可是只有一两个人被处罚,这就是制度性的问题。”

和王石那时的谨慎不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数以百万计的国有企业进行了非国有化改革,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恐怕不胜枚举。同样是科研院所改制成科技公司,联想改制、东软改制,都是从1993年启动,那时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样是1993年,褚健受命创办了浙大工业自动化公司,这也是中控系的前身。

事情也在起变化,1999年10月,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决议》,提出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未提国退民进、产权明晰化的说法。2004年,郎咸平提出反对MBO(Management Buy Out,即管理层收购),挑起国企改革争论,“郎顾之争”让经历过改制的企业家们闻风丧胆。

不过从前面交代中不难看出,褚健现在被揪住这个问题,只能说是“意外收获”,并非举报者的本意。除了褚健的管理团队,当年被浙大要求按同一份文件、同一个价格改制的,还有现在的浙大网新的赵建,而赵建并没有出事。褚健案震动最大的,不仅是经历过改制的企业家,还有科研人员。汪楢生院士就曾问:“我非常关心褚健案。一个知名大学的副校长,一个有成就的学者,这样不明不白地抓了快两年,不审也不判,到底是什么说法?”

被夸大的使命

褚健是工业自动化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而且难能可贵同时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被拘对国家的科研损失是巨大的。褚健创办的中控起先做的是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产品,国防武器装备、石油石化、核电、电网、高铁、三峡大坝等等,很多重要设施都要依靠这种“工业大脑”指挥运转。中控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国内的DCS系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状况,国外品牌的价格只剩最初的1/3。因其重要性,中控被商务部列为禁止被外资收购的公司。

褚健还牵头完成了高速工业控制网络EPA技术,这是中国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后来也被纳入制造业大国德国的国家标准。

褚健想把中控做成中国的霍尼韦尔。2011年,褚健卖掉了自己在中控集团9%的股份创办中易和,这不是一家赚钱的公司,但最有战略价值,锁定了军工自动化、新能源、节能产业、机器人等几大新兴战略科技产业领域。例如,太阳能光热的研发项目“又是一个世界难题”,而中易和于青海德令哈建设的5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中国第一座商业化运营的太阳能热发电站。据探视过褚健的律师称,褚健在狱中得知中易和被卖的消息后,痛心疾首,一再强调中易和是极为重要的资产。

褚健的最新研究领域是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中控被认为是“我国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2010年,发生了“震网”病毒攻击伊朗布什尔电站控制系统事件,伊朗2000多台核燃料铀浓缩离心机失控炸飞,这批离心机采用西门子pcs-7控制系统。这印证了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依赖国外装备的危险性,深受震动的褚健着急了,尽管高管有分歧,这类项目短期不可能盈利,“应该是国家干的活儿”,中控还是投入巨资做研究,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也是为什么,多名院士、专家联名致信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报告”,认为中控集团“国内最为领先”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研发若受影响而延缓,“后果不可想象”。报告的结语是:“这些实验首先印证了某国具备的攻击能力。其次,褚健带领的产学研一体化研发队伍具备综合优势,他们结合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掌握了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方面的重要能力,在我国目前最为领先。”

2013年底,青岛市黄岛的战略储备油库和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褚健此时已经被捕,他给国家安监总局写了一封信,想提醒调查一下是否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有关。但这封信没有如他所愿地送出看守所。

是谁举报了褚健?

褚健被举报,有人猜测是学术恩怨,可能是浙大的老师举报了褚健。褚健曾执行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分流了浙大30%左右的教职人员,以引进新鲜血液。

有人猜测是商业利益,可能是觊觎褚健财富的人。2011年中易和成立时,褚健已经担任浙大副校长,按照相关规定,他不能持有公司股份。于是他选择了让公司高管代持股份。这成了一个考验人性的举动。有人说褚健太理想化,看不到别人的需求,2008年中控上市失败,就有人对他不满,褚健被捕之后,中控在公司层面几乎没有做努力,一些想积极为褚健奔走的人被泼了冷水。

褚健很早就设计了股权奖励计划,他的股权这些年一直在稀释。但知情人士说,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股权太少。“我从未见过一家股权变更如此频繁的企业。”资深商业顾问黄惟洪在对褚健被捕前中控集团及旗下公司历年股权变更进行分析后发现:公司成立初期,基本均由褚健解决资金投入,待公司运营正常后,“创始人的持股比例逐渐缩小”。

实际控制人长期缺位,更让外部民间资本借机想争抢中易和,不仅仅是中易和,中控集团旗下所有的公司在股权上都有相同的问题(《中国企业家》2015年10月5日)。另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正泰和巨星这两大中控主要的外部股东,其负责人均在浙江省工商联担任要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为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巨星科技董事长为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据报道,褚健被捕之后不久检察院要求中易和股东配合“退赃”,中易和及高管们都拿不出那么多钱交给检察院,这时巨星科技出现了。浙江省高检扣押的1个多亿,全部来自巨星。

还有人猜测,是境外势力和国内的买办势力,前者是为了用司法漏洞打击中国民族高精尖龙头企业领军人,后者则可能与前者勾结,拿掉这颗挡在财路上的绊脚石。褚健被捕之后不久,北京和利时公司创始人、大股东王常力离开了北京,公司董事长也换了人。据业界人士透露他一直在新加坡。和利时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原属于电子部六所,也经历过改制。中控与和利时在DCS专攻方向上不同,中控主攻化工行业,而和利时主攻电力行业。这两位行业领军人物的遭遇,令人唏嘘。

对于褚健的“怀璧之罪”,吴晓波说,褚健的遭遇有非常大的典型性,几乎所有在高校内从事产学研工作的人都有极强烈的共鸣。他感慨,中国科学家与硅谷科学家相比,最悲哀的正是,我们需要“奋斗”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尽管国家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发上一直大力扶持,成绩斐然,尽管不能就此把制度层面的漏洞归结为对高校科研体制的拷问,但相比已经成为媒体热点的王石的去留,褚健的命运确实值得更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