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幅令世人惊艳的风景画,需要准备什么?是色彩艳丽的颜料,或是触感鲜明的纸张,还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在80岁高龄的大卫·霍克尼看来, 一部iPad便足以应付一切。
大卫•霍克尼于2016年法兰克福书展。(视觉中国/图)
“我太喜欢在iPad上画画了。” 去年在接受一家澳洲媒体采访时,霍克尼毫不犹豫地表达他对iPad绘画的喜爱。“即使身处黑暗,我还是可以用我的iPad去画画,但你没法在黑暗的环境下画水彩或者别的。”
这位享誉中外,在绘画和摄影上均有建树的美籍英国艺术家,在2010年购买他人生第一部iPad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iPad绘画。至今为止,霍克尼已经在iPad和iPhone上创作了超过600幅作品。霍克尼的画大多以风景静物为主,而他于2011年创作的《春至——在沃德盖特森林》,更是将iPad绘画技术与他以往在传统绘画摄影使用的拼接手法相结合,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用iPad画画的感觉和在纸张上画的感觉相当不同。在纸张上画画有可能会画错,但在iPad上画不会这样,”霍克尼笑着说。“我曾和朋友开玩笑,说智能手机能让我们重新体验真正的绘画。”
大卫·霍克尼并非是唯一一个发现iPad绘画的魅力的画家。自iPad问世以来,以触屏平板电脑为媒介的绘画创作发展飞速。不管是绘画app的多样化和细致化,还是iPad自身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都大力推动了iPad绘画在质与量上的共同飞跃。
IPad绘画的发展和流行正反映着当下科技的力量——科技除了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外,它还对绘画艺术发展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领发展潮流的智能艺术iPad绘画技术的发展,除了让像霍克尼这样大师能利用智能产品绘出一幅幅佳作外,它对艺术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把艺术日常化,把艺术普及到更为广泛的人群中。
iPad绘画,顾名思义,便是在iPad上创作的电子绘画。比起因无法修改而要求“下笔如有神”的纸张画,iPad绘画不仅允许创作者在作画过程中撤回失误,而且还能为创作者提供一般纸张画无法达成的特殊画面效果。iPad绘画允许创作者仅仅利用iPad以及可选用的电子绘笔随时随地进行作画。这也与需要繁杂工具和特定场合方可进行的传统作画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寄托于智能载体的艺术形式,iPad绘画自身的优势也与平板电脑一类的科技产品相似,以操作过程简易著称。无论是美院毕业生,还是偶尔创作的同人画手,亦或是仍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地画画的幼儿园小朋友,他们都能通过使用iPad上的绘画APP,把眼中的世界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iPad绘画发展飞速,为人们探索和实践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资料图/图)
此外,iPad绘画还得益于其平台和软件的多样性,能包纳各式各样的绘画风格。无论是涂鸦,中国风水墨画,抑或是不同时期的西洋油画,iPad使用者都能通过iPad这个平台用自己感兴趣的绘画种类和风格来创作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一方面在操作上平等对待有不同绘画背景的使用者,另一方面又以其包容性允许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的爱画人士进行创作,iPad绘画凭借这两大特征吸引了不少人投身于iPad绘画创作,聚集形成对忠实粉丝群。在知乎上有关iPad绘画的相关问题就多达121个,关注人数有1800人,Bilibili,YouTube等著名视频网站上有关iPad绘画的教程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除了在“量”这一方面促进人们参与绘画创作外,iPad绘画还对人们在理解和时间艺术上有“质”的影响。这一影响,体现在iPad绘画对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认为人是具有相当高社会性的动物,能够通过自身活动提升自我能力。而在当今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逐渐依赖于存载着繁杂丰富的信息世界的数码平台,而他们的社会活动与个人生活也与电子数码产品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iPad绘画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人在当今数字时代的背景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iPad绘画已成为国外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工具(资料图/图)
2001年,著名教育家马克·佩伦斯基提出了“数码原居民”的概念,指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其成长深受数码科技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他们比起父辈更依赖数码产品的生活方式和作风外,还体现在当今环境影响下,如何利用数码产品发展他们个人能力,尤其是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此外,许多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学研究也表明,将传统教学与数码产品使用相结合,会有利于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近年来,iPad的绘画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儿童教育中,被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视为激发儿童想象力和提升创造力的优势工具。平板电脑在操作上的简易性和便捷性让不少老师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直接让儿童使用产品, 而平板电脑的多功能性则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和创作图案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软件里的铅笔功能勾画线条,也可以用电脑提供的图形进行组合。这种随时随地的无拘束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绘画创作受材料和环境限制的束缚,鼓励孩子们大胆自信地尝试各种色彩和图形组合的搭配,从而激发他们他们的想象以及创造能力。
被框架的iPad绘画尽管iPad绘画能通过影响其使用人群来促进对iPad绘画技术乃至绘画艺术的发展,但它并非是完美万能的艺术形式。好比张纸绘画的效果会受到纸张材料和颜料成分的影响一样,iPad绘画的最大弱点来自iPad自身的限制。
首先,iPad绘画的推广严重依赖iPad自身的普及,但由于高昂的价格,iPad等智能产品的普及率远不及普通纸张的高,也造成了iPad绘画的实际应用率比起传统绘画还是相差一大截。此外,许多绘画app都有应用内购内容,许多业余创作者为了避免额外支出,会选择弃用需付费的高级绘画功能,这也让iPad绘画所需材料的实际应用效率低于传统纸张绘画。
iPad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以及价格限制了iPad 绘画适用人群的规模(资料图/图)
除了受到iPad在硬件上的束缚外,iPad绘画的发展还体现在iPad绘画对现有绘画艺术体制的挑战,引起部分绘画教育者何专业人士的担忧。一方面, 他们认为iPad绘画能借助平板电脑和绘画app携带的特效,协助业余绘画爱好者绘出如专业级般精美的画面效果, 从而激发人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扩大业余艺术教育和发展体制;另一方面,他们担心iPad绘画在简化艺术创作过程和鼓励业余绘画的同时,有可能会弱化社会对绘画艺术中的专业主义的认识,尤其是减弱对以纸张练习为基础的传统艺术教学需求。
实际上,iPad绘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正是反映了当今信息时代亟需人们正视和解决的科技发展与传统生活不平衡的困境。当科技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它也在对人们现有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有所挑战。尽管这种挑战能去传统之糟粕,但也有可能忽视了当今社会发展不平衡所遗留的问题,甚至会对现有生活的精华有消极影响。
用智能产品探索空间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以一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犀利地指出艺术与人的社会与个人生活的联系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iPad绘画。尽管iPad绘画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需克服的问题,iPad绘画自身的存在及其发展趋势反映了科技创新对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影响: 科技在鼓励人们以艺术的形式去探索生活空间。
美籍犹太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曾指出,作为群体动物,人需要通过参与承载于空间的活动去实现生存目的。换言之,人与空间的关系具有不可切割性,人寄身于空间,而它目光所及之处便形成它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空间并非指单纯的物质环境,而是人生存与生活的环境载体,包括与其有联系的其他人。也就是说,人除了与生存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外,还和其他个体息息相连,并非以独立的姿态生存于世上。
除了iPad,iPhone等智能产品也成为热门绘画工具和平台(资料图/图)
在这种情况下,人直观世界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就会成为他们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探索的一部分。作为人解读自我与世界的重要渠道,艺术为人们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以及用展现自我的方式去表达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看法。如果说人的视线是对这世界最直接的探索,那么艺术则是一面哈哈镜,反映的是人想象的现实。
作为新时代科技产品的先锋,以iPad为首的平板电脑简易了人们接触艺术的过程和步骤,为人们提供了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能更为便捷地接触艺术的机会。通过iPad这个载体,小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涂鸦,退休夫妇可以随时随地来一幅山水画,同人二次创作者可以利用漫画创作app去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而专业画手更是可以无拘束地利用iPad绘出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
智能产品已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资料图/图)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这种以新科技产品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会降低艺术的门槛,从而影响外界对能担当“艺术”二字的作品的评价。但艺术从来不属于某一流派或某一群体,而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作为人与空间的桥梁,它本该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而用新科技产品则是为人们在探索空间的过程中提供便利。
同时,人们所处的环境也非一成不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眼中的世界也会以适应时代变化的形式所展现出来。从石器时代到纸张,从手工到机器,我们的环境也在随着我们而变化。正因如此,iPad绘画这种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艺术形式会对此时探索空间的我们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
创作一幅让人心情愉悦的风景画,需要什么?也许你只需要一部iPad,也许你只需要动动手指,你眼中的山与水,黑与白,便会透过你的指尖,落入你的画中,烙进你的心间。
上一页1下一页
网络编辑: 邵小乔 责任编辑: 吴悠
相关新闻 大众为何越来越偏爱小众香? 小众香水成为香水广告业的营销新热点,甚至作为“商业香”的对立面,在部分消费者眼中形成一个新... 买表这件事,应该向暴发户看齐吗 数十年前,若是你在朋友面前不经意地说起:“我去年买了个表……”然后抬一抬衣袖,露出金灿灿的... 风雅一丈屏 秋风起,大殿上一派寒凉。宫人把高八尺、木框中嵌着黑底绣斧纹、近刃处画着白色的锦障“斧钺”(... 工匠精神有什么用? “工匠精神”这个词,这两年在国内出现频率颇高,各行各业都在号召要学习工匠精神。
评论1条
同步评论并分享本文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评论发送中,请稍候
下一篇:探索中的失独老人养老